Debian12 安装思源笔记
思源笔记是一款跨平台国产笔记软件。相比 obsidian 等软件,拥有更高效的输入体验,更简洁易用的设计,它极易上手。
做好笔记软件的基础功能
在 obsidian 大行其道的今天,似乎每一个笔记 up 都在推荐你使用 obsidian,尽管它看起来很棒。但是普通用户使用起来的体验真的很糟糕:
- 号称功能强大,实则是个半成品:基础体验都要依赖社区插件,然而插件质量没有保障。例如笔记同步服务,就我使用期间,一直是个残次品,严重的 Bug 使笔记同步服务名存实亡。
- 让使用者的精力严重脱离笔记本身:
如果你使用 obsidian 不安装插件,拿它的基础体验可就太差了。哪怕为了得到一个笔记软件应有的基础体验,使用者也不得不去寻找插件完善功能,严重浪费使用者的精力。
使用这款软件的开头三个月都是在找插件,找梯子。没错是找梯子,插件商店需要梯子才能访问。 - 噱头强过实用:
刚开始看了一些推荐视频,被双链
、知识图谱
、标签
、美化
等看起来很炫酷的功能吸引,实际上这些属于看起来很酷,实际上对于文档管理来说没什么卵用。
最基础也是最的文档编辑体验
与所见即所得
功能与思源笔记相比,真的云泥之别。
就算安装编辑器增强插件也无法获得叫好的编辑体验。 - 糟糕的文件管理: obsidian 无法做到无感管理图片等附件。 ...
总之 obsidian 很好,但不适合我,也不适合想要开箱即用,少折腾的用户。
后来我寻找替代品,最终选择了思源笔记,它适合这类人群:
- 希望笔记软件本身简 单,不需要太高的使用成本的人。
- 做为一款国产软件,使用它的过程中不需要梯子。
- 本身功能已经很完善,不需为折腾插件而头疼。
它的插件只是锦上添花,而非必须使用。 - 思源笔记编辑器的
自动补全
符合直觉的快捷键
让用户更简单的编辑 markdown 笔记。- 例如 输入代码块时,只需输入```就可以自动识别为代码块,并自动继承上一次使用的代码格式。
- 例如
ctrl
+b
加粗,ctrl
+g
行内代码块。记不住也没关系,使用光标选择一段文字时,会在上方弹出快捷键提示栏。
- 希望笔记在本地存储的人
- nas用户
- 同步笔记:使用 Webdav/s3 。
- 思源笔记网页版:docker 部署网页版 + 域名 + ddns。这样就拥有了你的专属在线笔记。
- CSDN、知呼、个人博客的博主
- 使用
发布
插件可以将文章发布到多个平台。插件的配置和使用也非常简单。 - 支持平台
- 使用
全平台支持
思源笔记提供了各种系统下手机、平板、电脑的安装包,更绝的是它还支持通过 docker 部署为网 页版!
下载
官网下载地址:https://b3log.org/siyuan/download.html
deb系下载:deb包
其他系统下载:Linux AppImage
Linux AppImage类似于Windows上的绿色程序,安装非常简单。
安装
deb版
debian、ubuntu 等 deb 系的系统可以使用deb版。 debian12 上安装 deb 包很简单:
- 下载 deb 包
- 点击 deb 包,跳转到软件管理中心
- 在软件管理中心 安装 这个包就可以使用了
AppImage版
红帽和 arch 系使用 AppImage 版
-
创建App相关目录
# 思源笔记目录
mkdir -p ~/App/siyuan/
# 思源笔记工作空间
mkdir -p ~/App/siyuan/WorkSpace -
移动AppImage到App目录
mv ~/下载/siyuan-3.1.9-linux.AppImage ~/App/siyuan/
移动完成后,目录结构如下:
# 命令
ls ~/App/siyuan/
# 输出
siyuan-3.1.9-linux.AppImage WorkSpace -
启动思源笔记的AppImage
# 切换目录到思源笔记AppImage所在目录
cd ~/App/siyuan/
# 给AppImage赋予执行权限
sudo chmod u+x siyuan-3.1.9-linux.AppImage
# 启动AppImage
./siyuan-3.1.9-linux.AppImage
启动后,进入思源笔记初始化页面:
- 设置语言为中文
- 设置工作空间为~/App/siyuan/WorkSpace
docker版本
如果你有nas或者家庭服务器,那一定推荐部署一个 docker 版本,浏览器访问比任何 App 都方便。
dockerhub项目地址: